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科研成果创新性水平,应达到其在所从事专业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对国家科技发展、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能够独立承担工程技术研发和工程管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以及组织实施高水平工程技术项目。作为其科研成果创新性水平的评价参考和申请博士学位的基本要求,应取得与学位成果密切相关的以下创新成果:
一、专业型博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其创新成果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进行创新性水平的认定:
1.发表下列条件之一的学术期刊论文:
①1篇一区及以上学科高水平学术期刊论文。
②1篇二区学术期刊论文及1篇三区(或2篇四区或EI)学术期刊论文及以上。
③3篇三区学术期刊论文。
④2篇三区学术期刊论文及2篇四区或EI学术期刊论文。
以上英文撰写期刊论文不少于1篇。
2.发表1篇三区(或2篇四区或EI)及以上学术期刊论文,并取得下列条件任意2项的创新实践要求或优秀科研成果(可重复):
①授权国际或国内发明专利1项。
②出版专(译)著1部(署名前3名)。
③软件著作权2项(需附测试报告和应用证明)。
④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规范)、国家标准(规范)或行业标准(规范)、省部级或地市级行业规范(标准)1项(署名前3名)。
⑤参与撰写重大工程项目结题报告且署名前2名(由学院学位分委员会审议认定)。
⑥获得1项“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国家级三等奖及以上且署名第1。
⑦到账经费10万元及以上的成果转化1项(由学校相关部门及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认定)。
⑧获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且署名,或获省部级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且署名前8名(或二等奖且署名前5名或三等奖且署名前3名),或已在中国奖励办注册的行业学会二等奖且署名除导师外第一。
⑨完成实践相关的项目/课题/任务,形成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的产品、工艺、装置等的软硬件、方法、技术、设计等,通过省部级及以上机构(包括国家一级学会、科技部门)组织完成的鉴定。
3.获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以上且署名,或获得省部级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且署名前5名,或已在中国奖励办注册的行业学会一等奖且署名除导师外第一。
说明: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领军期刊类项目按中科院一区期刊认定;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重点期刊类项目按中科院二区期刊认定;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梯队期刊类项目按中科院三区期刊认定。SCI论文的分区以发表当年或前一年中科院分区为准。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目录见附件1。
二、博士研究生申请提前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其创新成果满足条件之一的2倍时可以申请进行创新性水平的认定。
三、其它要求:
1.学位申请者取得的创新成果署名未特殊规定的必须是第一完成人或除本人校内指导教师外的第一完成人,学术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仅占成果份额的1/N(N为第一作者人数)。博士生仅作为通讯作者的成果不计入毕业条件。专业型博士研究生的导师包含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导师。所取得科研成果的第一署名单位均应为吉林大学;卓越工程师改革试点专项研究生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一署名单位按学校相关要求执行;公派出国的研究生在出国期间取得的成果,所派学校为第一署名单位的,吉林大学可不为第一署名单位但应为署名单位之一。
2.发表的学术论文以现刊或网上检索到全文为准,发明专利以授权时间为准,专(译)著以出版时间为准,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规范)、咨询报告、科研奖项以证书或官网正式公布为准,成果转化以实际到账时间为准,同一成果转化仅能用于1名博士生毕业。
3.本创新成果基本要求从2025年入学的博士研究生开始执行,2024年及之前入学的博士研究生达到本创新成果基本要求或原学术成果要求均可以申请进行创新性水平的认定。对于硕博连读生,其有效毕业成果时间认定不区分硕士、博士阶段。
四、对未达到上述创新成果基本要求的博士研究生,若指导教师认定其创新性水平达到授予学位要求的,也可以将能够体现其创新性水平的代表性成果提交至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并以现场公开答辩的方式进行创新性水平的认定。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同意其答辩申请的,论文评审份数增加至5份。
五、百家乐在线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负责对专业博士学位申请者创新成果要求进行解释。如在博士学位申请中有异议,可向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交书面材料,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负责仲裁。
百家乐在线
2025年9月10日